<dd id="ozeux"></dd>
    <rp id="ozeux"></rp>

  1. <dd id="ozeux"></dd>
    <tbody id="ozeux"></tbody>
    1. <tbody id="ozeux"></tbody>

        1. 產經 滾動 要聞 宏觀 科技 汽車 娛樂 地產 文化 教育 生活 時尚 圖片

          北冰洋破冰的俄核潛艇,是獵人還是獵物?

          2021-04-26 14:19:02      來源:

          日前,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埃夫梅諾夫海軍上將公開表示,俄海軍在北極地區進行“白熊-2021”考察任務期間,三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同時完成破冰出水任務。這三艘戰略導彈核潛艇撞破1.5米厚的冰層,在不到300米的范圍內近距離上浮,此現象引發關注。

          冰洋之下,巡弋的潛艇受到冰層的保護

          不論是常規動力潛艇還是核動力潛艇在一般海域潛行都極易受到各式反潛裝備的威脅。潛艇一旦被水面或空中力量發現,幾乎沒有任何還手的余地,只能上浮,否則就會被摧毀。而在北極,厚厚的冰層可以為戰略核潛艇提供良好的掩護。電磁波在海水中幾乎無法傳播,而反潛飛機投擲的聲吶信標無法入水,搭載艦載聲吶系統的水面艦艇也無法深入北極。

          常規動力潛艇進入北極冰層之下本身就是危險的舉動,只有戰略核潛艇能夠深入北極冰層執行真正有意義的任務。因而,能夠在北極的冰層之下發現戰略核潛艇的也只有戰略核潛艇。但是需要保持靜默的潛艇想要在龐大的北極范圍內發現另一艘潛艇無異于大海撈針。

            在冰層下活動的潛艇幾乎是不可能被發現的,但失去冰層保護的核潛艇很快就會被雷達鎖定,這便是實施打擊的唯一契機。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破冰而出,驚艷的技術令美望塵莫及

          美國海軍在2020年3月10日公布了一段SSN-769“托萊多”號核潛艇在北極破冰上浮的視頻,對于已將破冰訓練當做家常便飯的俄軍來說,美軍此番“炫技”不過是班門弄斧。此次的三艘潛艇同時破冰上浮引發轟動也很好地回應了美軍。

          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想要實現核潛艇破冰并不容易:第一是艇身要經過特殊的設計,比如強化艇體上部包括指揮塔、艉舵和艏部在內的結構,同時外加X形破冰舵設計;第二是艇身上部必須采用特殊的高規格材料,以增強硬度和韌性;第三是科學選擇破冰而出的位置,比如對準強度較低的冰層接縫處。而以上三點美海軍經驗遠不及俄海軍,這也是為什么俄海軍臺風級核潛艇能破3米冰層上浮,而美軍只能破1米左右冰層。

          去也匆匆,想借破冰摧毀潛艇希望不大

          俄海軍的核潛艇隱蔽在冰層下本就不會輕易上浮,即便上浮被敵方發現,俄潛艇憑借其優越的破冰技術、潛艇性能和通訊指揮體系也有完全把握使其免遭打擊,甚至率先摧毀開啟主動聲吶探測的敵方潛艇。

          俄潛艇破開冰層的速度極快。此次三艘潛艇近距離快速破開1.5米厚的冰層,表明俄潛艇在1.5米厚的冰層進行破冰作業已不是什么難題。同時快速破冰令俄潛艇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將其攜帶的全部核導彈發射完畢,且完全有把握在被摧毀前完成再次下潛并進行機動。

          即便俄潛艇的大致方位被確定,在北極,反潛導彈和反潛魚雷以及其他反潛偵查裝備都無法生效。對方只能派出攻擊型核潛艇來獵殺俄潛艇。如果俄海軍事先再在冰層下隱蔽更多的水下力量,遭受巨大損失的必定是所謂的“獵殺者”。

          另外,一體化聯合作戰條件下執行任務的俄海軍核潛艇背后有著為其提供保障的各方力量。一旦為潛艇選取了隱蔽且敵方防護力量薄弱的區域執行任務,同時出動防空與海上力量為潛艇保駕護航,潛艇被打擊的幾率是很小的。(梁佩暉 李嘉琪 梁真瑜 賀軍濤)

          相關閱讀

          網友評論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0876bet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澳門汽車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434 922 87@qq.com

          av一级片
            <dd id="ozeux"></dd>
            <rp id="ozeux"></rp>

          1. <dd id="ozeux"></dd>
            <tbody id="ozeux"></tbody>
            1. <tbody id="ozeux"></tbody>